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19:45:07  浏览:856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第203号

  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鹏

  1996年9月4日

  第一条为了加强测量标志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设置的测量标志。

  第三条测量标志属于国家所有,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科
学研究的基础设施。

  第四条本条例所称测量标志,是指:

  (一)建设在地上、地下或者建筑物上的各种等级的
三角点、基线点、导线点、军用控制点、重力点、天文点
、水准点的木质觇标、钢质觇标和标石标志,全球卫星定
位控制点,以及用于地形测图、工程测量和形变测量的固
定标志和海底大地点设施等永久性测量标志;

  (二)测量中正在使用的临时性测量标志。

  第五条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测量标志
保护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
工,负责管理本部门专用的测量标志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
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保护工作。

  军队测绘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军事部门测量标志保护工
作,并按照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
管理海洋基础测量标志保护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测量标志保护工
作的领导,增强公民依法保护测量标志的意识。

  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保护
管理工作。

  第七条对在保护永久性测量标志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
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使用国家规定的测绘基准和测绘标准;

  (二)选择有利于测量标志长期保护和管理的点位;

  (三)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九条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的,应当对永久性测量标
志设立明显标记;设置基础性测量标志的,还应当设立由
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监制的专门标牌。

  第十条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需要占用土地的,地面标
志占用土地的范围为36—100平方米,地下标志占用
土地的范围为16—36平方米。

  第十一条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需要依法使用土地或
者在建筑物上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的,有关单位和个人不
得干扰和阻挠。

  第十二条国家对测量标志实行义务保管制度。

  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的部门应当将永久性测量标志委
托测量标志设置地的有关单位或者人员负责保管,签订测
量标志委托保管书,明确委托方和被委托方的权利和义务
,并由委托方将委托保管书抄送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负责保管测量标志的单位和人员,应当对其
所保管的测量标志经常进行检查;发现测量标志有被移动
或者损毁的情况时,应当及时报告当地乡级人民政府,并
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
的部门。

  第十四条负责保管测量标志的单位和人员有权制止、
检举和控告移动、损毁、盗窃测量标志的行为,任何单位
或者个人不得阻止和打击报复。

  第十五条国家对测量标志实行有偿使用;但是,使用
测量标志从事军事测绘任务的除外。测量标志有偿使用的
收入应当用于测量标志的维护、维修,不得挪作他用。具
体办法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物价行政主
管部门规定。

  第十六条测绘人员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应当持有测
绘工作证件,并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
门的监督和负责保管测量标志的单位和人员的查询,确保
测量标志完好。

  第十七条测量标志保护工作应当执行维修规划和计划


  全国测量标志维修规划,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
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应
当组织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全国测量标志维修规划,制定
本行政区域内的测量标志维修计划,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
和单位统一实施。

  第十八条设置永久性测量标志的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
关的测量标志维修规程,对永久性测量标志定期组织维修
,保证测量标志正常使用。

  第十九条进行工程建设,应当避开永久性测量标志;
确实无法避开,需要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使永久性测
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下列批准
手续:

  (一)拆迁基础性测量标志或者使基础性测量标志失
去使用效能的,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批准;

  (二)拆迁部门专用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或者使部门专
用的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的,应当经设置测量标
志的部门同意,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
绘工作的部门批准。

  拆迁永久性测量标志,还应当通知负责保管测量标志
的有关单位和人员。

  第二十条经批准拆迁基础性测量标志或者使基础性测
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
支付迁建费用。

  经批准拆迁部门专用的测量标志或者使部门专用的测
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
规定向设置测量标志的部门支付迁建费用;设置部门专用
的测量标志的部门查找不到的,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
的部门支付迁建费用。

  第二十一条永久性测量标志的重建工作,由收取测量
标志迁建费用的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二条测量标志受国家保护,禁止下列有损测量
标志安全和使测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的行为:

  (一)损毁或者擅自移动地下或者地上的永久性测量
标志以及使用中的临时性测量标志的;

  (二)在测量标志占地范围内烧荒、耕作、取土、挖
沙或者侵占永久性测量标志用地的;

  (三)在距永久性测量标志50米范围内采石、爆破
、射击、架设高压电线的;

  (四)在测量标志的占地范围内,建设影响测量标志
使用效能的建筑物的;

  (五)在测量标志上架设通讯设施、设置观望台、搭
帐篷、拴牲畜或者设置其他有可能损毁测量标志的附着物
的;

  (六)擅自拆除设有测量标志的建筑物或者拆除建筑
物上的测量标志的;

  (七)其他有损测量标志安全和使用效能的。

  第二十三条有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禁止的行为之一,或
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
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5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
担赔偿责任:

  (一)干扰或者阻挠测量标志建设单位依法使用土地
或者在建筑物上建设永久性测量标志的;

  (二)工程建设单位未经批准擅自拆迁永久性测量标
志或者使永久性测量标志失去使用效能的,或者拒绝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迁建费用的;

  (三)违反测绘操作规程进行测绘,使永久性测量标
志受到损坏的;

  (四)无证使用永久性测量标志并且拒绝县级以上人
民政府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监督和负责保管测量标志的单
位和人员查询的。

  第二十四条管理测绘工作的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
、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1
984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测量标志保护条例》同
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办法》的决定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办法》的决定


(2000年5月1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2号发布)

市人民政府决定对《上海市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办法》作如下修改:
一、第三条修改为:
凡具有本市城镇常住户口,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本人有就业要求、生活能够自理并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无业残疾人,为本办法分散安排就业的对象。
二、第四条修改为:
本市辖区范围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均须按本单位上一年度在职职工平均人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一名盲人按两名残疾人计算)。但属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福利型企业、事业单位除外。
三、第五条修改为:
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当按本单位上一年度职工工资总额1.6%的比例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但单位上一年度职工平均工资为全市职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资一定比例以上的,超过比例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基数。具体比例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四、第六条修改为:
单位必须在每年2月底前,填写本单位上一年度在职职工劳动情况表和残疾职工情况表,并报所在地的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
在职职工劳动情况表由上海市统计局监制。
残疾职工情况表由市协调委员会统一印制。
五、第七条修改为:
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当自收到残疾职工情况表和在职职工劳动情况表之日起30日内,对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进行审核,并出具单位实际安排残疾人就业比例的证明。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或超过规定比例的,应当向该单位出具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证明;对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向该单位出具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通知。
六、第八条修改为:
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当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所属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时间为每年5月。
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发给的残疾人就业达到规定比例的证明,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准后,免予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七、第九条修改为:
已安排残疾人就业,但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后,可以在每年6月向所在地的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申请返回已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有人数比例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应当在接到单位申请之日起1个月内,按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有人数比例返回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八、第十条修改为: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解入市协调委员会指定的银行帐户,并委托市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统一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具体征缴和管理办法,由市协调委员会制定。
九、第十一条增加一项作为第(五)项:
有关残疾人社会保障费用的补贴;
十、第十一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比例,由市协调委员会确定。
十一、第十二条修改为:
对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根据超比例的人数,每年的9月由所在地的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报市协调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给予奖励。奖励标准参照全市平均的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公积金标准的一定比例,由市协调委员会确定。
十二、第十三条修改为:
单位安排就业的残疾人,可以由所在地的区、县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推荐录用,也可以通过其它途径招收录用,并按国家或者本市有关规定办理用工手续。
十三、第十四条修改为:
单位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缴纳。对逾期缴纳的单位,从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滞纳金。滞纳金并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逾期拒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并可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十四、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残疾人劳动服务机构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遵纪守法,秉公执法。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枉法执行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五、第十五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
乡、镇、村办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标准和使用办法,由区、县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十六、根据本决定,对部分条文的顺序、文字作相应修改。
本决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残疾人分散安排就业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正,重新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责任制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市场管理责任制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明确有关机关和部门的责任,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责任制。
第二条 文化市场管理的主要范围:
(一)书报刊市场,包括各类图书、报刊、图片的出版、印制、发行(包括批发、零售、出租);
(二)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市场,包括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出版、复制、进口、发行(包括批发、零售、出租)和放映;
(三)文化娱乐场所、电影市场、演出市场、文物市场、艺术品市场、文艺培训市场、文化服务市场以及商业性的涉外文化交流等。
第三条 文化市场管理必须坚持下列原则:
(一)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
(二)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原则;
(三)依法管理的原则;
(四)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五)地方管理与行业系统管理相结合,以地方管理为主,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原则;
(六)表彰先进,批评后进,奖惩分明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和自治区有关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尽职尽责,努力工作,依法加强管理,尽快改变一些地方文化市场的混乱状态,使各种违规、违禁、违法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使全区文化市场
朝着井然有序、健康繁荣的方向发展。

第二章 有关职能部门的责任
第五条 有关职能部门包括各级宣传、政法、文化、新闻出版(版权)、广播电视、公、检、法、工商、交通运输、邮电、海关等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第六条 有关职能部门在文化市场管理中应担负的主要责任:
(一)党委宣传部:指导、协调、督促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调查、研究文化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向同级党委提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的建议和措施;做好文化市场管理的宣传工作;采取有效办法推动文化市场管理工作。
辖区内文化市场管理混乱,发生重大事件不及时报告和查处不力,受到上级有关部门严肃批评的,要追究党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二)党委政法委员会:指导和协调公、检、法等政法部门对文化市场中违法犯罪案件,特别是重、特案的查处工作;检查、督促其办案进度和执法情况。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党委政法委员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对辖区内发现的重、特案督办不力,以致贻误战机,影响及时结案;
2、督办案件中有通风报信或徇私枉法行为,且不认真查处;
3、年度内,所辖文化市场中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特案不能及时妥善处理。
(三)文化厅、局:管理演出、电影、音像制品、文化娱乐、艺术品、文物经营活动以及其他属于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的文化经营活动。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文化厅、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不按规定审批有关经营许可证,或辖区内文化娱乐场所存在超范围经营的现象,经有关单位、个人举报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而不及时认真查处;
2、在检查中,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的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内的设施,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分别达被检查总数的30%、20%、10%;
3、辖区内文化娱乐场所中存在用色情或者变相色情招徕顾客等严重问题,且未能及时查处;
4、辖区内存在放映违禁的影片,演出违禁的节目(包括歌舞等),展销违禁的绘画、图片等,且未能及时认真查处;
5、发现辖区内音像制品的经营和放映点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未能及时主动报告和认真查处;
6、采取部门保护主义,对辖区内文化市场中的违法经营者,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和落实处罚;
7、年度内,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的文化市场中,非当地文化部门发现,经有关单位、个人举报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而不及时查处的案件分别达5起、3起、2起,或有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重、特案1起。
(四)广播电视总局、局:自治区广播电视总局负责管理本自治区电影、电视生产单位的电影、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发行和经营;各级广播电视局负责管理本辖区内的广播电视经营活动。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广播电视总局、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不按规定审核或审批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发行、经营机构和有关经营许可证,或有超范围经营的现象,未能及时发现和认真查处;
2、辖区内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中,有严重违禁行为,且未能及时认真查处;
3、采取部门保护主义,对辖区内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中的违法经营者,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和落实处罚;
4、年度内,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的广播电视节目经营活动中,非当地广播电视部门发现,经有关单位、个人举报和上级主管部门交办,而不及时查处的案件分别达5起、3起、2起,或有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重、特案1起;
5、发现辖区内电视台(含有线电视台)播放侵权盗版影片、电视剧、电视片,未能主动报告和协助有关部门认真查处。
(五)新闻出版(版权)局:各级新闻出版(版权)局(办)和负有新闻出版(版权)管理职能的文化局,分别管理辖区内书报刊出版经营活动、音像制品的出版和复制经营活动、电子出版物出版经营活动、印刷业经营活动以及依法查处辖区内侵权、盗版案件、非法出版物和负责与著
作权有关的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检查。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新闻出版(版权)局(办)和负有新闻出版(版权)管理职能的文化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不按规定审批有关经营许可证或准印证,或对不按许可证、准印证范围经营的现象,发现后未能及时认真地进行查处;
2、辖区内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出版违禁出版物,未能及时认真查处;
3、辖区内发生盗版案件及与著作权有关的经营活动中有侵权行为,未能及时发现和认真查处;
4、辖区内持有《出版物印制许可证》的印刷企业,存在从事非法印制活动,发现后未能及时认真查处;
5、采取部门保护主义,对辖区内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市场及印刷行业中的违法经营者,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和落实处罚;
6、年度内,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的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市场及印刷行业中,非当地新闻出版(版权)部门发现,经有关单位、个人举报或上级主管部门交办,而不及时查处的案件分别达5起、3起、2起,或有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重、特案1起

(六)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依法核发当地经营印刷业、书报刊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发行、批销、出租、放映和文化娱乐场所的营业执照;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工商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文化市场中非法经营者(包括无营业执照、不按有关规定发给营业执照、超范围经营)分别达被检查总数的30%、20%、10%;
2、辖区内文化市场发生的重、特案中,属不按有关规定发给营业执照的;
3、辖区内印刷业中,发现非法印刷厂(点)或从事非法印刷活动,未能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及时认真查处;
4、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对文化市场的违法经营者,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和落实处罚。
(七)公安厅、局:负责对文化市场违法经营中治安案件的查处和刑事案件的侦破;负责文化市场的治安管理;协调本系统参与、配合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的检查。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公安厅、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发现辖区内非法设立印刷厂(点)、地下光盘生产线,且未能及时认真查处;
2、辖区内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中,发现营利性陪侍、卖淫嫖娼、赌博以及传播淫秽物品等违法犯罪活动,查处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
3、在办理文化市场的治安、刑事案件中有通风报信或徇私枉法行为,未能及时认真查处;
4、对辖区内文化市场中发现的重大治安、刑事案件,不能及时查处和侦破,造成严重后果的。
(八)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分别负责检查、督促或执行对辖区内文化市场中违法犯罪分子的批捕、起诉和审理。人民法院还负责依法审理辖区内文化市场中的行政诉讼案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有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对辖区内文化市场中的重、特案,人民检察院接公安部门报捕或人民法院接人民检察院起诉后,没有正当理由而未按时批捕、起诉、审理,或在审理案件中发生错案的;
2、办案中有通风报信或徇私枉法行为,且未能及时认真查处。
(九)交通运输(包括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邮政部门:分别负责对出版物(包括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运输和邮发的管理。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交通运输、邮政部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1、所辖分局、站等管理的客运车辆上出售违禁出版物,且问题严重;
2、采取部门保护主义,对有关违法经营者,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和落实处罚,或不配合其他管理部门的查处工作,造成严重后果的;
3、年度内,自治区、地(市)、县(区)三级出版物市场(包括运发到外地的)被查处的违禁出版物属于当地本系统非法运发的案件分别达5起、3起、2起,或一次非法运发的违禁出版物,已构成重、特案的。
(十)海关:负责书报刊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进出境检查。
如有违反海关总署规定,擅自放行进出境印刷品、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的,视其数量多少或问题严重的程度,追究有关海关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第三章 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
第七条 地(市)、县(区)党委、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指导、督促职能部门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协调、督促本地区重大案件的查处;每季度研究一次文化市场管理工作,并责成本地区“扫黄”办、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商、公安等文化市场管理机
构至少两个月对本地区的文化市场组织一次全面检查。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追究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
(一)辖区内文化市场发生重大问题,影响恶劣;
(二)中央、自治区关于文化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规定、要求和工作部署,在当地未得到落实;或对群众举报的案件未及时查处,群众再向上级举报的;
(三)地(市)、县(区)两级的文化市场发生的案件中,结案率分别达不到70%、80%;
(四)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对辖区内文化市场中的违法经营者,不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和落实处罚,或严重干扰、阻挠检查人员执行公务及对案件的查处;
(五)年度内,地(市)、县(区)两级文化市场发生的案件中,分别有5起、3起不属当地主动发现查处的,或有情节严重、性质恶劣、影响较大的重、特案1起的;
(六)辖区内文化市场问题较多,影响较坏的;
(七)职能部门在执行重大决策、重大行动和查处重大案件中不尽职或不积极配合,一味推诿,造成工作重大失误或严重后果的。

第四章 考核与奖惩
第九条 各级“扫黄”办、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安、工商等文化市场管理机构除按党委、政府要求组织全面检查外,还要组织不定期抽查。全面检查和抽查结果逐级上报,由上一级文化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汇总分析,提出奖惩意见,报经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条 做出以下成绩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文化市场管理机构或以同级党委、政府的名义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自治区评比、考核中,治理整顿工作成绩显著、名列前茅的;
(二)在破获重、特案件中作出突出贡献的;
(三)检举、揭发违法行为有功的。
表彰奖励方式由当地党委、政府确定。奖励费用由各级财政按规定安排。
第十一条 履行第二章第六条的职能部门,出现需要追究责任的问题,视其情节给予下列惩处:
(一)被追究责任的单位自问题处理之日起,两年内不得参与各类先进单位评比;
(二)被追究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自问题处理之日起,两年内不得参与各类先进个人的评比,不得提拔重用;
(三)追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责任包括:(1)责令检查;(2)通报批评;(3)给予党纪、政纪处分;(4)依照有关法律,追究刑事责任。
对上述责任问题的处理,一般先由同级“扫黄”工作小组经过核实,提出意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批、执行;“扫黄”工作小组认为应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应将事实证据移送纪检监察机关立案追究党纪、政纪责任;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五章 其他
第十二条 本责任制适用于自治区内有关职能部门和地(市)、县(区)党委、政府。
第十三条 本责任制由自治区“扫黄”工作小组组织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地(市)、县(区)可依据本责任制分别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五条 本责任制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