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维护禽类产品市场流通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1:27:26  浏览:99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维护禽类产品市场流通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急通知

农业部


关于维护禽类产品市场流通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紧急通知

农业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畜牧)厅(局、委),农业部定点市场:

  当前,我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维护禽类产品正常流通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对于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关系到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稳定。为在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治的同时,确保市场流通秩序和消费安全,现就有关事项紧急通知如下:

  一、加强监督管理,维护正常流通秩序。在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病防治过程中,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禽类产品正常流通秩序,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落实有关要求,确保来自非疫区经检疫检验合格的禽类及其产品能够顺利进入市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止非疫区健康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不得非法设卡,更不得阻断正常交通。不必要的地区关卡和市场封锁要坚决撤销。要加大产销衔接力度,推动产品的连锁经营、直销直供,积极引导建立规范、安全、有效的产销机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哄抬物价、欺行霸市等扰乱市场的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二、完善准入制度,稳定市场供应。农产品市场是维护禽类产品正常流通秩序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在关闭疫区禽类及其产品市场的同时,非疫区各市场要在当地动物防疫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指导下,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和必要的工作制度,稳定市场供应。要严把市场准入关口,设立疫病监测室或配备检疫检验人员和相应的手段,进场交易的禽类及产品要有动物检疫合格证,对运载车辆等工具进行消毒处理。要加强对非疫区禽类及其产品加工厂、屠宰场和交易市场的疫情疫病检测工作,加大动物防疫监督力度,保证进入屠宰场和市场的禽类及其产品来自非疫区且健康安全。对入市货物要严格检查动物防疫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严禁无证和病死禽及其制品流入市场。要密切关注产销动态,采取有效形式,及时收集和发布商品供求与价格信息,加强沟通,科学调度,保证货畅其流和货源稳定,维护市场正常交易。

  三、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消费安全。在禽流感疫情防治期间,保障禽类产品及畜产品、水产品等消费安全,对于维护农产品市场信誉和消费者信心尤为重要,必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要因地制宜,强化污染源头治理和监管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化,向市场供应安全卫生的禽类等农产品。鼓励采取家禽定点屠宰等有效措施,确保农产品安全生产加工和放心消费。要建立例行监测制度,尤其要加大对本地生产和市场销售的养殖业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力度,跟踪基地和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变化动态,及时反馈有关信息,监督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依法严肃查处。

  四、发挥龙头企业优势,扩大家禽购销。发挥养殖业龙头企业在禽类产品营销中的联接和带动作用,使农民能够及时出售健康禽类产品,是弥补疫情造成的损失、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积极扶持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禽类产品生产、加工和运销企业,在认真落实禽类生产所需种苗、饲料、免疫、用药、检验、包装等全过程质量监管措施的同时,扩大必要的冷冻、仓储等设施,保护和提高企业营销能力。发挥龙头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优势,使之成为生产、加工、储藏和营销的主力军。要推动龙头企业按照有关规定认真履行订单,遵守承诺,扩大活禽收购,创建安全品牌,发挥品牌效应,切实解决非疫区农民卖禽难问题。

  五、宣传科普知识,搞好监测预防。要提高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阶段确保农产品市场流通秩序和消费安全的认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食用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有效办法,使群众正确认识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和禽类产品正常流通秩序、农产品消费安全的关系,消除群众恐慌心理,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要建立健全必要的应急防控预案,明确管理机构、工作程序和保障措施。发生市场异常波动倾向和因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可行措施,妥善处理,并于24小时内报告农业部。对维护禽类产品正常流通秩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工作动态和建议,要及时向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反馈。

  联系电话:(010)64193148,64193156。

  传真电话:(010)64193147,64193315。

二OO四年二月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定(试行)

司法部


司法行政机关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定(试行)

1990年7月30日,司法部

第一条 为维护和监督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司法行政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本规定进行复议或者应诉。
第三条 司法行政机关复议,实行一级复议制。
第四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
(一)认为符合规定条件申请领取律师工作执照,司法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二)对司法行政机关取消律师资格,吊销律师工作执照不服的;
(三)认为符合规定条件申请成立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司法行政机关拒绝批准或者不予答复的;
(四)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撤销法律咨询服务机构的决定不服的;
(五)对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授权作出的延长劳动教养期限的决定不服的;
(六)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刑满留场就业或者劳动教养期满留场就业的决定不服的;
(七)认为司法行政机关撤销公证书的决定妨碍其合法权益实现的;
(八)认为公证机关拒绝或者终止办证,撤销、不予撤销或者变更公证书,妨碍其合法权益实现的;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第五条 下列事项不适用行政复议:
(一)劳动改造机关执行刑罚的行为;
(二)劳动教养机关执行劳动教养决定的行为;
(三)司法助理员具体办理基层人民政府处理民间纠纷的行为。
第六条 对司法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由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负责。
对劳动改造机关、劳动教养机关、公证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分别由其主管机关负责。
第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本规定第四条所列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司法行政机关应诉,其中经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复议并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由复议机关应诉。
第八条 司法行政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主管本机关的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复议、诉讼内容,组织有关业务管理部门办理,必要时也可以自行办理;
(二)审核业务管理部门提出的复议决定意见、应诉意见,报本机关行政首长批准;
(三)提出出庭应诉人选;
(四)受行政首长委托出庭应诉;
(五)培训复议、应诉工作人员,组织交流复议、应诉工作经验。
司法行政法制工作机构指导下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复议和应诉工作。
第九条 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委托律师担任诉讼代理人出庭应诉。
第十条 对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定的行政案件,应诉的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在判决或裁定送达后五日内,将判决或裁定的内容报告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
第十一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可以依照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司法部备案。
第十二条 本规定由司法部法规司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规定自1990年10月1日起施行。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市直财政全额供养人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延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安市市直财政全额供养人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的通知

延政办发〔2007〕6号



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延安市市直财政全额供养人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七年一月十九日



延安市市直财政全额供养人员
医疗补助暂行办法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的规定,参照《陕西省省直机关公务员医疗补助暂行办法》(陕政发〔2005〕113号)执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享受医疗补助的范围是,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市直财政全额供养单位的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

第三条 市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市直财政全额供养人员医疗补助资金,并按时足额划拨市医疗保险经办处。当年结余部分结转下年度使用,不足部分由市财政兜底。

第四条 财政全额供养人员医疗补助标准

(一)在一个参保年度内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肾透析、器官移植后服抗排异药和恶性肿瘤放化疗门诊医疗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3000元以上的部分,全额予以补助。

(二)鉴定为慢性病的人员,在一个参保年度内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门诊医疗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和慢性病规定报销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2000元以上的部分,补助50%;累计超过5000元以上的部分,补助80%。

(三)在一个参保年度内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住院费用,按基本医疗保险住院和大病、特大病规定报销后,起付标准以上个人按比例自负的部分在职人员补助85%,退休人员补助90%;在实施财政全额供养人员医疗补助后,个人负担累计超过2000元以上的部分,补助50%,累计超过5000元以上的部分,补助80%。

第五条 医疗补助资金结算

市直财政全额供养人员医疗补助,由参保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收集和预审补助人员的原始票据及市医疗保险经办处的费用结算单,于下年1月10日至1月31日到市医疗保险经办处审核报销。

第六条 医疗补助资金的管理监督

(一)医疗补助资金专户储存、单独建帐、专款专用。

(二)市医疗保险经办处要建立健全医疗补助资金的预决算制度、财务会计报表和各项支出管理制度。

(三)财政、审计部门对医疗补助资金的使用及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计。

(四)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必须详细、真实、准确地记录享受补助人员的医疗明细费用,严格执行财政全额供养人员补助政策。不得弄虚作假,伪造病历,出具虚假报销凭证,如发现上述行为,按照国家、省和我市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七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八条 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