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1998年《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核销银行呆坏帐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13:23:25  浏览:96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1998年《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核销银行呆坏帐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1998年《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核销银行呆坏帐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
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广州分行;中国人民银行各省、自治
区、直辖市分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
为保证今年《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以下简称)《全国计划》)核销呆坏帐工作的完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作好申报核销材料的审批工作
各行要按有关文件精神,认真作好核销材料的审查工作,加快审批进度。对涉及纺织、兵器项目,尤其是棉纺压锭项目,各行在核销时要优先审批。对审查中未通过的项目和发现的重大问题,特别是项目同时涉及其它银行的,要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报告,以便采取
相应措施,保证今年核销工作的完成。
鉴于今年核销数额较大,时间紧,任务重,请各行根据本行实际情况确定上报截止日期,督促分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力求在今年底前审批完毕。
二、关于今年核销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涉及划转贷款的呆坏帐核销问题
1.今年《全国计划》中兼并破产和减员增效项目涉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本金和利息,在12月10日之前划转到接收行的,由接收行核销。
1998年兼并项目和减员增效项目呆坏帐的核销仅限于《全国计划》中的欠息和当年应收未收息部分。
原中国人民银行专项贷款(包括由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划转的原中国人民银行专项贷款和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划转的专项贷款)列入《全国计划》的呆坏帐,由中国农业银行核销。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相应移交有关核销资料。
2.具体操作办法:由划转行和接收行确认划转数额,并由划转行出具划转证明,由接收行在《全国计划》规定的核销额度内(该核销额度反映在“农发行”核销数额栏目中),按有关文件规定准备核销申报材料,报送财政部监察专员办审核同意后,上报总行审批核销。
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对划转贷款呆坏帐的核销数额单独统计,暂不计入本行的核销额度总数内。
3.涉及农发行划转贷款及利息的核销,必须严格控制在计划数额内,中国人民银行分支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支行在配合中国农业银行分支行、中国工商银行分支行确认上报核销数额时,应严格按《全国计划》中确定的核销数额出示证明,对借机多报核销呆坏帐数额的有关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要追究主要领导人的责任。
(二)今年呆坏帐核销必须严格按照《全国计划》核销
未按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文件实施完成的兼并、破产和减员增效项目,各行不得核销呆坏帐。兼并项目必须落实所有银行债权方可上报核销。银行要与兼并方签订还款协议,被兼并方原法人必须注销(全国领导小组批准的除外)。对项目未完成即予以核销呆坏
帐的,要追究有关银行主要领导的行政责任。



1998年12月8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证券业协会


中国证券业协会关于发布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的公告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经中国证券业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证券业协会
                          二00三年十月十六日

         中国证券业协会会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证券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会员单位诚信观念,倡导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的行业文化,促进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规范诚信信息管理,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证券业诚信建设的决议》,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协会收集、记录和使用会员单位的诚信信息,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诚信信息,是指会员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在经营活动中的守法、守信、自律情况记录和对判断其诚信状况有影响的其他信息。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会员单位,包括以下从事证券业务并已加入协会的机构:
  (一)证券公司;
  (二)基金管理公司;
  (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
  (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五)基金托管机构。
  第五条 协会建立会员诚信信息管理系统,对会员单位诚信信息进行日常管理。
  第六条 诚信信息的收集、记录和使用,应当遵循公正、客观、规范的原则。
  第七条 会员单位及其分支机构的诚信信息包括:基本信息、经营信息、奖惩信息和投诉信息。
  第八条 基本信息包括:注册信息、资格信息和其他信息。
  注册信息包括机构编号、名称、办公地址、法定代表人、总经理、联系电话、传真、电子邮箱、网址等。
  资格信息包括资格编号、资格类别、资格证书号、批准部门、批准时间、有效期等。
  其他信息包括会员单位的资信等级评定信息、商业信誉记录等。
  第九条 经营信息包括:业务信息、财务信息和组织结构信息。
  业务信息包括证券经纪、证券承销、证券自营、受托投资管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证券投资咨询等业务数据。
  财务信息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上的财务数据,历年财务指标等。
  组织结构信息包括单位内部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状况等。
  第十条 奖惩信息包括:奖励信息和处罚信息。
  (一)奖励信息包括受奖励单位、表彰内容、荣誉称号、表彰单位、表彰时间和文号等。其中表彰单位包括:
  1.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2.国家各级主管机关;
  3.中国证券业协会;
  4.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5.各地方证券业协会;
  6.协会认为有必要记录其奖励信息的其他单位。
  (二)处罚信息包括受罚机构名称、责任人、处罚时间、有效期、处罚原因、处罚单位、处罚类别、文号等。其中处罚类别包括:
  1.受到中国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处罚的,包括警告、责令改进、没收非法所得、罚款、暂停或撤销业务资格、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以及对其诚信状况有直接影响的其它处理行为;
  2.受到协会处分的,包括书面批评、会员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暂停部分会员权利、暂停会员资格、取消会员资格以及对其诚信状况有直接影响的其它处理行为;
  3.受到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处分、处罚的,包括下发监管关注函、警告、会员内通报批评、公开批评、限制交易、暂停自营业务或经纪业务、取消会籍以及对其诚信状况有直接影响的其它处理行为;
  4.受到地方证券业协会处分的;
  5.受到国家有关主管机关处罚的;
  6.协会认为有必要记录的其他情况。
  第十一条 投诉信息包括:投诉者和被投诉者的基本情况、投诉事实和理由、相关证据、调查情况、处理结果、被投诉者申诉说明等。
  第十二条 协会与中国证监会及派出机构,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地方证券业协会,本办法第四条所列会员单位建立信息交换渠道,以约定方式收集会员单位诚信信息;或从政府公报、有关组织发布的奖惩公告、媒体报道收集会员单位诚信信息。
  从媒体报道收集的诚信信息,应与当事会员单位进行核实。
  第十三条 协会按下列途径收集到诚信信息后,在20个工作日内予以记录或更新。
  (一)基本信息、经营信息中的组织结构信息由会员单位通过专用网络系统自行录入,协会进行核对,如有疑义,可请会员单位作出书面说明;当其中相关内容发生变更时,会员单位应在变更之日起1个月内采用本项前述办法进行更新;
  (二)经营信息中的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由会员单位通过专用数据报送系统定期报送协会,协会按规定标准进行收集并记录;
  (三)奖惩信息根据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或从协会日常自律管理中收集,协会依据记载诚信信息的正式书面文件或经核实的媒体报道进行记录;
  (四)投诉信息从协会日常自律管理工作中收集,或从证券监管机构等国家机关,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地方证券业协会转来的对会员单位投诉信件中收集,协会如实记录全部投诉信息。
  第十四条 协会公正、客观地记录提供信息机构提供的诚信信息,保持诚信信息的原始完整性,不得有选择地记录诚信信息。
  第十五条 诚信信息的使用范围限于:
  (一)作为协会进行日常自律管理、行业评比、吸纳会员参加协会相关组织、对会员进行诚信评估的依据;
  (二)作为证券监管机构进行日常监管、行政审批、资质审查的参考;
  (三)作为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的参考;
  (四)协会理事会规定的其他使用范围。
  第十六条 协会对诚信信息实行分类管理,并提供诚信信息查询服务。对于不属于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公开诚信信息,协会按统一的标准进行确定并予以公布,任何机构或个人可以通过协会网站查询。
  下列机构还可查询除本条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诚信信息:
  (一)证券监管机构可以查询被调查对象的各类诚信信息;
  (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依照职权进行调查时,可以在调查范围内查询相关诚信信息;
  (三)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地方证券业协会,根据需要可以查询其所属会员的基本信息和奖惩信息;
  (四)除按规定应保密的投诉人基本信息外,会员单位可以查询本单位的各类诚信信息。
  第十七条 除下列情形外,协会对诚信信息的查询情况进行记录:
  (一)查询已公开的诚信信息的;
  (二)会员单位按规定权限查询本单位诚信信息的。
  查询记录应当包括诚信信息的查询者、查询原因、查询时间、查询对象、查询内容等情况。
  查询记录自该记录生成之日起保存5年。
  第十八条 会员单位认为本单位诚信信息有错误的或对本单位诚信信息持有异议的,可按下列规定申请更正或提起申诉:
  (一)认为基本信息或经营信息中的组织结构信息有错误的,会员单位通过专用网络系统自行更正,协会进行核对;
  (二)认为经营信息中的业务信息或财务信息有错误的,会员单位向协会提出书面更正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协会经核对确认后,予以更正;
  (三)认为奖惩信息有错误的,可以向协会提出书面更正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协会经核对,属于记录错误的,予以更正;属于对提供信息机构提供的原始信息有异议的,会员单位可向提供信息机构申请更正;
  (四)对投诉信息有异议的,可以向协会提交书面申诉报告。申诉报告内容列入投诉信息记录。
  会员单位按照本条第(三)款规定向提供信息机构申请更正,提供信息机构书面答复同意更正的,协会按书面答复意见进行更正;提供信息机构不同意更正或没有书面答复意见,会员单位仍认为奖惩信息有错误的,会员单位可向协会提交书面异议报告。异议报告内容列入奖惩信息记录。
  第十九条 诚信信息的保存分为当前保存与历史记录两类,超过当前保存期限的诚信信息转入历史记录库后,一般不再提供查询服务。诚信信息的当前保存期限为:
  (一)基本信息长期当前保留;
  (二)经营信息设定5年当前保存期;
  (三)奖惩信息设定5年当前保存期;
  (四)投诉信息设定3年的当前保存期,超过当前保存期,已经核查有结果的或确认无法核查的,载明情况后转入历史记录库;正在核查的,载明情况后在当前库中继续保存1年。
  第二十条 协会对记载诚信信息的书面材料予以立卷保存,对诚信信息数据库的数据予以备份。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查询或使用会员诚信信息。
  第二十二条 对不按规定报送诚信信息的会员单位,协会应予以提示、警示;仍不改进的,协会按有关自律规则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 协会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追究其责任:
  (一)违反保密职责,泄露会员诚信信息或超范围使用会员诚信信息;
  (二)擅自对提供信息机构提供的会员诚信信息进行修改。
  第二十四条 诚信评估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国证券业协会实施并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我市各单位与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进行交往的规定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我市各单位与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进行交往的规定
广州市人民政府



外国在华领事馆,是外国政府根据同中国政府的协议,派驻中国某一城市并负责一定区域之内的领事事务的政府代表机构。自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外国驻广州领事馆逐渐增多,我市各有关单位与外国领事馆的交往也日趋增多。为进一步做好外国驻广州领馆的管理工作,更好地适应
我对外开放的需要,根据外交部印发的《外国在华领事馆管理办法》(外发[1989]21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我省各单位与外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进行交往的规定》(粤府外[1989]20号),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广州市各委、办、局机关单位及区、县人民政府与外国领事馆进行联系和交往时,除经贸活动外,均需事前报市外办。
二、凡属于港口、机场、铁路、邮政、旅游等方面的日常业务以及纯属生活服务方面的事务,各主办单位可按有关规定自行受理。
三、领事馆一般不得同我各级党组织直接联系。如要求拜会会见或宴请党委或党的部门的负责人,均应由市外办报省外办审定,批准。
四、各委、办、局级以上机关单位及市属各区、县与领事馆进行交往活动时应遵循下列的原则:
(一)外国领事馆在广州市进行正常的公务活动,我方应给予方便或必要的协助。领事官员未经我方同意,不有偕其本国驻其它地方(如香港)的领事官员一起进行公务活动。
(二)对外国驻广州领事官员到增城、从化、番禺、花县进行公务活动,应由市外办通知该四个县外办商请有关单位给予安排和协助。如领事馆自行联系或通过其他渠道与各县联系,应询明其意图及来人身份后,与市外办接待处商量再答复对方。
(三)在与领事馆的交往中,应根据两国关系,按有关政策规定,本着以礼相待,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严守国家机密和认真执行请示报告制度,遵守外事纪律。
(四)领事馆向我市各单位索要工业、农业、商业、文教、卫生、科学技术、人口、人民生活等方面的资料,凡已公布发表的,一般可以提供。凡已对外公开,但未作文字公布的,不给书面材料,可以口头相告。如对方索要发明创造资料,应按两国协议处理,两国无协议的,一律不提
供。
(五)各单位确因工作需要宴请各国领事官员,须报市外办审定。
(六)与领事馆交往中,严禁以请客送礼为手段,谋求私利,走洋后门,不得以任何名义组织领事馆官员到外地旅游。
(七)派遣国通过其领事馆邀请我方人员出访,属官方性质,不要擅自应邀,我有关单位的人员收到邀请书(函)应交所在单位研究提出意见后,连同邀请信(函)送市外办统一办理。
(八)各领事馆直接发函或表格向我市有关单位作社会调查的,一律不予答复,并应将情况及时报告市外办。
(九)各单位及其人员,如因工作需要,就本单位业务范围内的事项向领事馆进行交涉、提出要求、进行询问,以及邀请领事馆人员参加“三资”企业的开业典礼,均应报市外办。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直接与领事馆联系。
(十)各单位因公出国人员的护照签证,均由市外办护照签证处办理。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直接向领事馆申办签证或催问。
五、关于礼遇的掌握:
(一)领事馆为庆祝其国庆和其他重大节日举办招待会邀请市人大、政府、政协等机构副市级以上(含副市级)的领导出席,或领事官员(包括以个人名义)要求拜会、会见或宴请上述领导人,由市外办报省外办后确定。其他人员,各有关单位在接到请贴后,报市外办统一确定。
(二)领事馆如邀请我委、办、局及各区、县领导到其公寓作客,为便于工作,需由本单位外事处、科(办公室)的同志陪同前往,或带翻译、秘书同行。
其他人员出席领事馆的上述活动,除市外经贸委外(请告知市外办),均需报市外办安排。
(三)领事馆邀请我市属有关单位人员出席由领事馆组织的集会、座谈会和讨论会,有关人员应及时请示主管委、办、局,并经市外办同意后才能出席。
(四)领事馆人员事先未经联系或安排,径直进入我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团体,并要求参观、会见负责人等。我单位应以未得上级通知为由婉言谢绝。
(五)领事馆人员要求参观三资企业(指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作企业),可由领事馆与企业直接联系,是否安排,由企业自行决定。
(六)各单位一般不邀请领事官员出席本单位组织的内部集会、座谈会、讨论会、元旦、春节晚会及一般性的开幕剪彩仪式和画展等,确因工作需要邀请的,须报市外办,由市外办报省外办,经同意后再发请柬。
六、关于文化宣传方面的交往应注意的事项:
(一)领事馆向我市图书馆、学校、研究所及新闻出版等单位赠送书刊和视听资料,一般可以接受,如发现其中有反华、反共、“两个中国”和涉及边界领土争端或淫秽等内容,应及时报市外办处理。所赠书刊资料其借阅与使用由我方全权管理,领事馆不得干预。
(二)领事馆为庆祝派遣国国庆,与我建交和其他重要纪念日,在馆内举行电影招待会,可应邀参加。
未经市外办许可,任何剧场、影院、礼堂、展览馆等一切公共场所,均不得私自为领事馆放映电影及其他文化宣传活动提供场所。
(三)对领事馆定期或不定期放映电影、录相等一般宣传活动,我有关部门出席的人数要从严掌握。
(四)各机关单位、工厂、学校等均不得自行向领事馆借阅书刊和资料,借用影片和录相带,如确因工作需要,须经市外办按有关规定审批。
(五)未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擅自与领事馆联合在领事馆内外举办演出或展览,也不准擅自向其提供展品。




1990年2月15日